欢迎来到 聊城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人力资源处

支部党建

理论学习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支部党建» 理论学习

从战略高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历史任务和重大意义

2022-10-24  作者:杨开忠 黄承梁 来源:转自学习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新时代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指出过去十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基础上,着眼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总的战略安排,首次从战略高度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言的新的使命任务,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在要求”而言的新的时代意义。可以说,“两个明确”相较于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就生态文明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愿景中战略地位的再强化、再升华,意义非常重大。

 

       新的历史使命: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性、根本性任务。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的重要论述,确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十分鲜明的特征。

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一种革命斗争的方式铲除阻碍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反动统治,揭开了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序幕。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便明确提出:“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自此以后,从党的十三大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纳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始,直至党的十七大强调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是历次党代会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在建党一百周年伟大的历史性时刻,宣布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也就是说,中华民族在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的历史进程,根本目标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如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党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重大历史范畴之后,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内在逻辑。这即是,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路径、基本方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大道之行、乘风破浪。也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

在这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回顾中国式现代化百年征程,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百年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中,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演进中,继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又赋予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生态智慧的历史使命。至此,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既波澜壮阔、行稳致远,又肩负光荣使命,勇担历史重任。

 

        新的时代意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统筹把握、辩证阐释党的十八大和党的二十大关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和主张所蕴含的时代背景、历史使命,可以说,党的十八大所要求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问题之源在于彼时我国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够深切体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间如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又如何实现了“使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现在,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发生了巨大的时代性变化,要求必须着眼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历史新台阶。

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都把人与自然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党、执政党重要的理念、思想和方法以及治国理政、执政为民的重要方略。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求、认知和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两个结合”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特别是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根本思想的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凝聚、吸收、传承和创新中华传统生态智慧和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使中华传统优秀生态智慧和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在21世纪实现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再次贡献了东方生态智慧,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总基调就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意味着,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憧憬和梦想,也是我们党继在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之后,从全面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出发,所要实现的事关社会生产方式、发展方式、价值理念、制度体系全方位立体化全过程全地域绿色转型的“绿色革命”。

可以预见,由中国共产党所开辟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们党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将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新起点,一个新的转折。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人力资源处

鲁ICP备05001955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湖南路1号

网络信息员:王老师:8239030  信箱:jgb@lcu.edu.cnn